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辽宁:“强政策+优服务”护航高质量就业

    原标题:“强政策+优服务”护航高质量就业
  在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可以参与模拟操控无人机、检验机械臂操作……近日,在沈阳市浑南区数字人才基地内,一场汇聚岗位展示、求职者互动参与的特色招聘活动正在举行。活动现场,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东软集团等70余家企业的研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吸引了近3000名高校毕业生现场“试岗”。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实现了岗位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紧密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安排,统筹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提质,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向好。今年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超序时进度完成45万人年度目标的94.7%。

  织密织牢保障网

  稳就业更有底气

  就业兜底牢不牢,要看保障网织得密不密。对于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省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厚植就业土壤,强化措施落地,让稳就业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我省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拔高确定了“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的年度目标以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的三年行动进阶目标,配套出台了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全省就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就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做到中长期推进十大工程和阶段性推进57项年度任务有机结合互补,并创新提出18岁至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的指标任务,着力为辽宁振兴发展集聚更多青年骨干力量。

  同时,我省积极建立政策接续平稳过渡机制,围绕持续稳增长惠民生助振兴、实施创业推进行动、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就业资金使用监管等,打造“一揽子”政策工具箱,促进供需更匹配、结构更优化,推动发展新空间“长”起来,就业新岗位“冒”出来。今年以来,我省围绕就业领域出台政策措施141条,其中多条政策瞄准经营主体精准发力,全力扶持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前10个月,全省人社领域共释放惠企减负政策红利35.93亿元,稳定岗位233.5万个。

  今年春节刚过,“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就在全省拉开序幕,各地纷纷围绕服务央地对接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聚焦支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密集打出就业援助月、民企招聘月等“组合拳”,做到月月有招聘、周周有直播、天天都有新岗位。

  为提升人岗对接的精准度,大连市围绕产业体系为同类企业开设专场招聘会,在招聘现场设立“高精尖”人才洽谈专区,为高学历人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之间搭建专招通道。沈阳市将“求职加油站”搬进招聘现场,邀请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准备、简历设计、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精准分析,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数字赋能优服务

  高质高效促就业

  “再也不用蹲守在路边等活了!”这是朝阳市双塔区双塔街道不少灵活就业人员的新感受。今年8月,朝阳市首家“零工”驿站在双塔街道北塔社区挂牌上线,线上开设的“零工之家”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推送用工信息,让灵活就业人员随时随地“选活干”。

  涵养全领域就业生态,数字赋能优化服务,全省各地人社部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品质,让就业服务更前一步、更深一层、更细一分,帮助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舒心就业。

  省人社厅强化省级集中统一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功能,加速推动23项主要业务协同,嵌入增加省政务服务网、“辽事通”APP线上就业服务功能,推动实现业务“打包办”“集成办”,就业政策“免申即享”。

  各地打造起串联企业、园区、商圈、高校、社区、村屯的“全链条”就业服务工作体系,畅通基层就业“微循环”。14个市全部进入新一轮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周期,前10个月,全省城镇新就业达到73.3万人,同比增长5.7%。

  线上连线,线下联动。双城联动组织劳动力组团外出务工,社区里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村企合作在村里建起“微车间”……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充分依托基层社区、村屯的网格服务体系,对长期失业人员、困难毕业生、农村低收入劳动力等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稳定就业困难群体的务工规模。前10个月,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3万人,同比增长1.8%;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5万人;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失业保险待遇47.9亿元。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全国海洋类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大连成功举办
下一篇: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