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
- 发布日期:2021-12-08
- 浏览次数:43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年来,高教司和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所有学校所有课程都担负起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一、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
一是顶层设计。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立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二是选树示范。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建设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已建设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余个。三是建强队伍。组织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参训教师67万。正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四是构建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二、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
一是各地“动起来”了。北京、上海、湖南、重庆等省份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讨会,天津、吉林、河南、山西等省份出台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或方案,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动本地课程思政建设。二是示范“树起来”了。山东、湖北、安徽、广东、宁夏等省份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选树,推出一批示范高校、院系、专业、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示范体系。三是教、研“热起来”了。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研讨、教学大赛、案例展演等,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章累计发表量近1.6万篇。四是保障“建起来”了。江苏、河北、陕西、广西等省份建立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思政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等常态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政策配套和经费支持,上海累计投入上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校校推进重特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制定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熔炉工程”“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等,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二是名师带头重育人。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引发社会广泛积极反响。三是优质资源重共享。如对外经贸大学牵头组建财经类课程思政联盟资源库,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交通运输类联盟资源库,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农林类、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军工类、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组建医药类联盟资源库等,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以更加有效的措施,重点抓好分类推进、教师能力提升、资源共建共享等,纵深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