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综合防控 合力防控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教育部等九部门2019年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2019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中医药局等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合力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和标志性年度成果,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等九部门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教育部商请科技部、民政部、医保局、中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加入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由9个增至15个。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指导各省份出台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各校抓好抓实近视防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工作调研,指导地方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监测。

  落实重点举措。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注重将用眼常识、视力保护等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要求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校外线上培训平台应具备护眼功能,控制在线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排查718家线上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指导督促各地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作,推动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教育部建设29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84个试点县(市、区),完善工作规范和标准,强化示范引领,推介典型经验。

  提高防治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推动各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确保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为科学规范预防和矫正近视提供技术标准。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近视防治科研成果与技术应用。研制《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推动组织编制视力保护相关国家标准。对4万余家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开展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集中整治近视矫正市场乱象。要求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学校卫生科所,纳入全国疾控工作评估考核。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研究配齐配强校医的政策措施,推动校医室建设,增强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能力。国家中医药局研制近视防治中西医一体化综合预防和诊疗方案,设立专项支持中医药防治近视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积极推动支撑计划项目“青少年视力低下中医外治法防控技术临床评价及规范化研究”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纳入中医优势病种,开展相关循证医学研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研究方向。开展视功能中医药保护研究,推动完善保护诊疗技术、研发新方法和中药制剂。

  贯通体育锻炼。体育总局下达中央资金9.3亿元,支持1323个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向儿童青少年等群体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要求各地在使用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时,考虑儿童青少年人群使用需求。在全国实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工程,共有87万青少年参加各类体育冬夏令营活动。试点开展亲子夏令营,2万多家庭、5万多孩子和家长参加,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体育氛围。实施青少年U系列体育赛事工程,推动青少年冰雪、三大球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俱乐部联赛、传统校比赛等品牌赛事发展,鼓励扶持社会草根赛事,进一步拓展项目数量和赛事体系。创编“青少年近视防控操”,在5省市开展全国青少年健身科普及试点工作,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及干预,受益青少年逾10万人次。举办第四届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设立“运动指导嘉年华”活动,推动各地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公益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喜爱和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督促学生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开展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号召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筹办志愿服务,主动参加赛事活动。

  严格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全国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涉及眼镜制配场所41800家,检查计量器具140570台(件),合格率达90%以上。整改6478家,查处826家,处理举报投诉192件,涉及儿童青少年投诉举报34件,培育计量诚信示范单位6907家。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和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执法保护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内容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将政府部门履职过程中对验光配镜等相关行业企业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黑名单”等信息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并依法向社会公示。推动涉企信息充分共享和互联互通互认,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出台《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召回作业本、练习册等儿童文化用品。组织对眼镜镜片、眼镜架等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了316家企业生产的440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66批次,不合格率为15%。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企业,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批准成立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验配服务分技术委员会,推进眼镜验配服务领域标准化。发布GB/T38005-2019《眼镜镜片未割边镜片的基本要求》、GB/T38009-2019《眼镜架镍析出量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4项眼镜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眼镜架、镜片等产品质量要求。下达“眼科光学模板”等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进一步规范眼镜验配环节仪器设备技术要求,为提升眼镜验配质量提供基础支撑。引导并支持相关认证机构实施更接近自然光的照明产品认证、桌椅人体功效学认证、眼视光产品认证、验光配镜场所服务认证等认证项目。出台《市场监管系统国家质检中心筹建验收工作程序(试行)》,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监督管理,支持眼镜类国家质检中心为眼镜产品质量监管、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指导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电子产品对青少年视觉影响的测试研究,发布测试报告和消费警示,为引导青少年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视力伤害提供科学参考。开展“青少年近视现状及网游体验”调研,发布调查报告,约谈游戏平台,推动青少年游戏沉迷与近视防护社会共治。

  管控网络游戏。组建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评议网络游戏作品或相关规则,补充完善内容审查标准,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严格规定网络游戏为未成年人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督促网络游戏企业落实适龄提示制度,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分析未成年人用户沉迷成因,修改造成沉迷的具体内容、功能或规则,探索对上网出版运营的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并在用户下载、注册、登录页面等位置显著标明。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引导家长和学校等社会各界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的教育引导,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

  监管编校印刷。倡导绿色印刷,适当扩大图书、期刊字号,适应青少年视力保护需求。开展第一届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评选,评出重点青少年读物30种,评选中注重图书导向内容质量,将图书排版印制质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引导出版社加强对青少年读物排版印刷规范。引导学校、家长减少使用青少年电子书、电子版作业,减少电子屏辐射。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推出一批优秀有声读物,受到青少年读者欢迎。

  强化智力支撑。支持高校自主设置近视防控相关学科和专业。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自主设置眼视光学、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中医眼科学等二级学科。南开大学等4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增设眼视光学专业,内蒙古医科大学等26所高校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国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69个、健康管理专业点67个、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点121个,中职学校设置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点33个。认定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发布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等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同研究推进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统筹考虑中小学和高校校医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特点,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进一步修订完善职称评价标准。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高校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加强科学研究。设立“新中国70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项研究,围绕近视防控等重点任务,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深化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加强近视成因研究,支持北京大学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防控近视。进一步推进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安排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165.3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资金293.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54.2亿元,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新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按规定和标准配备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等。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包括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儿童健康管理在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地统筹安排补助资金用于青少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指导带动部分省份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深化宣传教育。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宣传解读政策规定,宣传推广近视防控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以近视防控为主题,举办近视防控高峰论坛、组织“根在基层”青年干部实践调研、“我爱眼我绘眼”绘画作品征集等活动。教育部在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上发布《重视近视防控守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倡议,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介绍近视防控工作思路举措与进展成效,编发《教育部简报》推介各地经验做法。国家中医药局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防控近视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市场监管总局举办“认证关爱用眼健康”主题活动,向工业产品认证机构推广眼视光产品及服务认证制度经验及成效,引导认证机构共同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把近视防控作为2019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开展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组建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全年累计宣讲900余场次,覆盖学生和家长5000多万人次。发挥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作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缓解用眼疲劳。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发表家庭教育指导文章,倡导家长尽好监护人职责,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形成家长、学校防控近视合力。教育部门户网站开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和视力保护系列科普作品。教育部在北京市公交站台60个广告位投放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印发3万份健康教育海报,推动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健康报》开设“学生健康来了”专栏,报道各地经验做法。

  加强督导考核。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基本摸清我国各年龄段学生近视发生状况,并向社会发布近视率调查结果。教育部把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查复核项目,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作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督导检查7个省(市)6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评估9.18万所幼儿园办园行为。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健康作为重点监测项目。以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主体内容为依据,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研制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明确对省级人民政府的评议考核细则,正按程序印发。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下一篇: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通知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