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全省近八成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 发布日期:2019-04-27
- 浏览次数:347
《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系列解读之二
到2022年,建设400个左右国家级和60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近日,《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配套文件之一《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相关政策举措进行了解读。
辽宁高校数量众多、学科门类齐全,但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补齐高端引领不足、应用转化薄弱的短板,我省将深度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力促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建“高地”强“特色”接“地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有力支撑辽宁全面振兴。
建“高地”。近年来,面向三次产业发展需求,我省统筹推进高校布局结构优化调整,超前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工业八大门类产业急需的本科专业66个。下一步,我省将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标全省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人工智能、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强“特色”。目前,全省高校拥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基础和发展潜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如沈阳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沈阳工业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未来,我省将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持续做大做强高校特色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因地制宜,打好基础;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吸引培养领军人才;同时加强高校间合作,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挖掘自身特色。
接“地气”。引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将有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省已有21所本科高校的937个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改革,应用型人才年培养规模达到12万人左右。今后,我省将坚持把专业设置作为推进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切入点,完善专业设置预警与服务机制,公布年度建议暂缓增设专业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名单,推动一大批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发展。预计到2022年,全省共有50所高校开展向应用型转变改革,占全省高校总数的近八成。
(来源:辽宁日报2019年04月1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