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劳动教育这一课,大学怎么补——政协委员和专家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建言

“德智体美劳,现在整个高等教育‘劳’这一块是绝对的短板,连老师们都不了解生活了,学生还怎么了解国情。”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的这番话引起很多委员共鸣。

劳动教育不应该仅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大学应该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帮学生补好这门课?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会外专家。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讨论更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大学劳动教育的关注明显不足。

“目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素养比较缺乏、劳动情怀比较缺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

“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认为,高校劳动教育要深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大学劳动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是困扰很多高校的现实问题。

“要全面强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并提高文件的层级。”戴立益说。

与中小学以体验、认识为主的劳动教育不同,面向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更要使学生“明劳动之理”。此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都是直接指向劳动的,如何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真正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说:“高校推进劳动教育要在进课堂、进教材的同时,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大学劳动教育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劳动情怀,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看来,推动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劳动学科的建设,“目前,研究劳动的各个学科分散在不同学科门类下,导致高校很难有一个集中的培养劳动人才的学科平台”。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形态要与时俱进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将来可能被机器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吗?

“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

新时代的大学劳动教育面向的群体是00后,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对劳动的认识与上一代人、上两代人有很大差异。

针对这一特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直面质疑,及时更新教育形式,使青少年认识到,技术进步只不过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劳动领域、劳动岗位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人的劳动精神和很多劳动技能仍是人机协同、智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要考虑两点:一是劳动形态,要与时俱进,不能犯把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的错误;二是教育形态,需要一定的课程,关键是要考虑怎样让间接的劳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强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说。(本报记者 李澈 高毅哲)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在关键环节上花力气动真格
下一篇: 制定校园安全法 用好保险机制 加强安全防护教育——政协委员为保障校园安全支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