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师培养提升教育获得感
- 发布日期:2019-03-06
- 浏览次数:385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 杨文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学前教育近年来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能否入读优质幼儿园,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获得感。增加优质学前教育供给,不仅有赖于硬件投入,更与幼教师资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在长期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幼教师资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原因和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幼儿园在职教职员工419.29万人,在园儿童4600.14万人,师生比为1∶11,离《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1∶5—1∶7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全国幼教师资缺口至少在400万以上。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继续实施,这一缺口数字会持续上升。
除了幼师人数不足,职前师资培养与岗位需求不能很好对接也是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50%以上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一线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幼儿园师资还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学前专业教育,导致其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有较大偏差,有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化倾向。
此外,如何改善幼儿教师薪水低、社会地位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无疑会对学前教育发展形成制约,进而影响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我建议,要破解上述问题,首先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缓解幼教师资的社会需求矛盾。一是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招生计划。在国家和各省市本专科招生计划增量中,适度向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优质学前教育专业倾斜,弥补幼教师资供与求严重失调的问题。二是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实施公费师范生农村或偏远地区专项计划,并将公费师范生政策向办学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的民办高校开放。
应通过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控高校新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条件,加大新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审查监督力度,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准入机制。同时,加强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过程监督,按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评估,对未达标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采取限期整改、减少招生名额或暂停招生的处罚措施。此外还应制定保障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办学的制度和办法,规定合作办学的范围和责权利,推动政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开展。
幼师从业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对此,我建议继续扩大现有幼师国培、省培的规模和覆盖率,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高校承接。同时,出台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搭建全国统一的幼师学习手机应用互动平台,规定学习时间、频次和内容量。
提高幼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幼师职业吸引力,是为幼师队伍提供持续人才保障的关键,幼师群体的“获得感”同样需要关注。应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和配套的实施条例。要制定和完善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与实施办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此外,根据公办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增加教师编制,按要求配备持证幼儿教师。独立设置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畅通职称评聘通道,提高高级职称比例。(本报记者 李澈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