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向社会征求《盘锦市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工作方案》修改意见的公告
- 发布日期:2017-01-06
- 浏览次数:657
为了进一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养文明有礼盘锦人做出新贡献,现研究制定《盘锦市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工作方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1月6日至2017年1月25日,意见请发送至电子邮箱:pjjyjgkzqyj@163.com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盘锦市教育局
2018年1月6日
盘锦市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盘锦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为核心内容,以“七个一”和“八个习惯”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和扩大我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双优”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习惯育人是学校办学必须长期坚守的理念。
2.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力推进培养良好习惯体系建设。
3.通过培养良好习惯体系建设,促进养成教育常态化。
4.通过常态化的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大面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目标。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培养良好习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需要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真正把它落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上,落在学校办学方向、理念、目标、特色的谋划上。
2.坚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规律大于天。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既要符合年龄特点,又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目标落小、落细、落实,不好高骛远,求实实在在。
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习惯培养是科学有序的,要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点滴做起,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品质在其中。
4.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良好习惯培养更是慢功夫、慢事业,要树立长期坚守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要以堆土成山的精神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5.坚持鼓励评价原则。“享受”二字不可外求,只有内取,随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深入开展,要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用好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原动力,产生新动能,让师生在“享受”中乘势而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不断检查、总结、评价、督导等手段,促进此项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四、工作内容
1.全面贯彻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措、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德育的新内容,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守则》9条282个字,从爱国到勤学、从奉献到礼仪、从诚信到健康、从安全到勤俭,涵盖德智体美劳,涉及学生生活方方面面;包含学生养成习惯、全面发展方方面面;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为学校培养教育学生、规范言行、培养习惯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找到了教育的新“把手”。对于新《守则》,要求各级学校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全面理解、全面贯彻,各校要根据年级特点将《守则》内容序列化,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把《守则》做成大文章,把《守则》作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日常生活化。引导学生记住每一条、遵守每一条,让《守则》成为中小学生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修身涵养、固本强基的强大力量。
另外,2016年9月4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突出了中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是针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公约是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共同约定。全市各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公约,营造学习公约的良好氛围,做到全体学生知晓公约、了解公约、认同公约。同时,学校要举行公约签署仪式,让学生做出承诺,使公约成为他们共同遵守的约定,将公约内容纳入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体规划中。
2.继续传承我市培养良好习惯的做法。“七个一”和“八个习惯”是我们的地域特色和教育的品牌,它来自于魏书生教育思想,来自于我们20年的扎实践行,我们培养了习惯,习惯也养育了我们,全市广大师生不同程度地受益,各自尝到甜头,在长期坚守中内求“享受”,守住自己的传统、守住自己积累的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各校要在“七个一”和“八个习惯”中,各选择2—3个适合自己并取得成效的优势项目继续传承、深入推进,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取得新突破。
3.自主选择培养特色习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油田与地方不同、城市与农村不同、公办与民办不同、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年段不同,要结合地域、性质、年段等差异,从学习、生活、饮食、卫生等方面入手,借鉴日本等国际先进做法,自主确定特色习惯培养2—3个。
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抓国家要求全面贯彻、抓地域特色继续传承、抓注重实际自主培养的“三抓”,大力推进养成教育成果建设,坚定不移,养而成之,不断向养成教育要育人质量。
五、检查评估办法
1.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人员,采取不定期不告知抽查方式,掌握各学校开展养成教育过程情况和效果。
2.在每年的培养良好习惯现场会上,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德育干部进行一次集中的拉练检查,被检查学校由局长亲自抽签当场决定。
3.2017年年底依据抽查、单项比赛、观摩的综合评价,评出养成教育示范校。2018年开始逐年评出养成教育示范校、合格校、努力校。
六、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好习惯就是好人生,好习惯是一生花不完的利息,坏习惯是一生还不完的债务,中小学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在校长和老师,校长老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里,细节落在行动上。本次制定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工作方案是对以“七个一”和“八个习惯”为载体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延展,摒弃了一刀切、统一要求的做法,所以一定要做实做细,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加大力度在实效性上做文章。
2.强化管理。各中小学要成立领导组织,一把手亲自抓,主要领导全面抓,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设立专项档案,做好材料积累。
3.扎实推进。各县区、市直中小学要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进行完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以校为单位致家长一封信,说明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事宜,征得家长的全力配合,以达到家校协同、合力推进、共同育人的教育效果。
附件: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评估标准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评估标准
指标 |
序号 |
评估细则 |
分值 |
评估方法 |
自评分 |
市评分 |
(一)组织实施(50分) |
1 |
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体现在校学生培养周期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规划和实施方案 |
10 |
听汇报 查资料 师生座谈 实地查看 |
||
2 |
成立培养良好习惯领导小组,全体教职工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深刻,认识到位,为人师表 |
10 |
||||
3 |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管理体现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全员参与、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日常生活良好习惯的培养,家校协作、形成合力 |
10 |
||||
4 |
将培养习惯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和评价体系,定期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对学生、教师、班级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建立长效机制 |
10 |
||||
5 |
注重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资料积累,如表格、手册、影音资料等 |
10 |
||||
(二)全面实施(150分) |
1 |
对《中小学生守则》的每一项都有切实可行的要求和落实办法,培养目标要清晰体现每一阶段差别化要求,并呈现螺旋式上升结构 |
10 |
听汇报 查资料 师生座谈 实地查看 随机抽查 |
||
2 |
培养良好习惯要覆盖学生在校成长周期的每一阶段和在校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 |
10 |
||||
3 |
树立全方位育人思想,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在学校的橱窗、走廊、教室张贴《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中小学生守则》、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
10 |
指标 |
序号 |
评估细则 |
分值 |
评估方法 |
自评分 |
市评分 |
(二)全面实施(150分) |
4 |
每名学生都能熟记背诵《中小学生守则》,进而让他们对照《中小学生守则》查找自己的不规范言行,达到自我教育效果 |
10 |
听汇报 查资料 师生座谈 实地查看 随机抽查 |
||
5 |
每个班级每学期要召开两次以上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达成共识 |
10 |
||||
6 |
每所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两次以上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开展的大型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将《中小学生守则》等规范内化于行 |
20 |
||||
7 |
在“七个一”和“八个习惯”的基础上,推出2~3项典型经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稳定良好的习惯 |
40 |
||||
8 |
自主选择的特色习惯要抓住本学校习惯培养的关键环节,凸显当下的重点方面 |
40 |
||||
(三)特色加分 |
1 |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5 |
听汇报 查资料 看成果 |
||
2 |
涌现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并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承担相关培训任务 |
按级别2-5 |
||||
3 |
有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5 |
||||
4 |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或品牌 |
5 |
||||
5 |
学校对培养良好习惯的某一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提炼,有论文或著作发表;有校本教材;有数字故事等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
按项加分,每项5分 |